中美科技博弈「卡脖子」的七大战场,从芯片、量子计算到脑机接口布局五年计划

  未来五年计划中,中国力争在芯片,人工智能,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领域取得领先的地位。

  中国在与美国科技竞赛中加大了赌注......

  中国正关注着前沿技术的研究,十四五规划指出,未来五年,中国力争在芯片,人工智能,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领域取得领先的地位。

  同时,2021年-2025年,中国将投入每年以7%增长的研发经费。

  在2021年把基础研究的支出增加10.6% ,并制定一个为期10年的研究战略。

  中国将专注于7大前沿技术,从芯片到脑机接口

  在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半导体等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将塑造未来的发展。

  未来五年,中国将重点发展以下七项前沿技术。

  1.人工智能

  中美正在争夺人工智能的主导地位。

  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的最新研究显示,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多方面得到了发展。

  2020年,中国拥有全球500个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,而美国是113个。而在2012年的500强中,中国仅有68台计算机,而美国为512台。

微信图片_20210827094000.jpg

  五年规划中,在AI领域计划将重点放在AI专用芯片的开发和开源算法上。此外,还要在决策领域重点关注机器学习。

微信图片_20210827094004.jpg

  过去的几年中,AI一直是我国企业特别关注的领域,像国内的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主要科技公司一直在对AI进行投资。

       以谷歌前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为代表的专家团体认为,中国很快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「人工智能超级大国」。 

  2.量子计算

  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革命之一,而量子计算是中美竞争的另一个领域。

  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「墨子号」成功发射,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「京沪干线」正式开通,量子计算原型机「九章」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……

  近年来,中国在量子科学计算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

微信图片_20210827094013.jpg

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表示,“当前,以量子信息为代表的量子科技正在不断形成新的科学前沿,激发革命性的科技创新,孕育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颠覆性技术。

  该领域的迅猛发展标志着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兴起。”

  3.半导体

  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它是支撑众多产业的发展基础。

  由于缺乏尖端芯片的制造,过去的一年,国内企业,如华为、中芯国际等,不断地面临着美国政府的制裁。

微信图片_20210827094017.jpg

  美国已经将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(SMIC)列入了实体清单,这使得中芯国际无法获得美国的技术支持。

  据报道,美国已敦促阻止荷兰公司ASML交付可帮助中芯国际赶上竞争对手的关键设备。

  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,中国将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工具,关键设备和关键材料的研发。

  4.脑科学

  中国计划研究诸如如何预防脑部疾病。

  同时,也计划研究「大脑启发式计算」以及「脑机接口」技术。不过,五年计划并未进行详细说明。

微信图片_20210827094042.jpg

  在美国,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已经进行了此类工作,研究植入式脑机芯片接口,以连接人脑和计算机。

  5.基因组和生物技术

 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,生物技术就越来越重要。在未来五年,将专注研究创新疫苗和生物安全性研究。

  6.临床医学健康

  研究将集中于了解癌症、心血管、呼吸道和代谢性疾病的进展。

  规划指出,将研究一些「尖端」治疗技术,例如再生医学。这涉及可以再生或修复受损细胞、组织和器官的药物。

  7.外太空、地球深层、深海和极地研究

 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类不断追寻的梦想。

  去年12月,一架中国的航天器载着月球上的岩石返回地球。这是中国第一次从外星体发射飞船,也是第一次收集到月球样品。

  未来,我国将专注于宇宙起源与演化的研究,对火星的探索以及深海和极地研究。

  中美科技角逐

  如何认识中美科技竞争,是中国是否赢得这场战略博弈的重中之重。

  曾经,中美之间的科技力量相差悬殊,一切都依靠进口。

  清宣统三年(1911年),当IBM成立的时候,中国还处于内忧外患,起步晚。但如今中国已经有了和美国平等对话的科技实力,在多个领域已经取得了「中国优势」。

  但这场中美科技竞争下,美国依然在基础研究领域「卡脖子」,仍然能随便贸易制裁我国企业。

  一定要「知己知彼」,才能做到「以己之长,攻敌之短」。只有正确认识到中美之间的差距,未来才有可能在诸多领域赶上。

  这里选取几个典型的科技领域竞争简要分析:

  1、5G

  中国企业在5G方面取得的专利冠绝全球,基站建设初具规模,已经取得绝对优势。下一步的方向就是应用探索,寻找市场落地,巩固5G优势。

微信图片_20210827094048.jpg

  2、人工智能产业

  当外国的推荐系统、人脸识别受困于隐私困扰的时候,中国的人脸识别已经卖到了世界各地,这也反映了中国AI产业已经走到了前列。

  但美国人工智能厂商较多,软硬实力兼具,大型厂商多综合布局 AI 产业,创业公司遍布基础层、技术层和应用层。而中国厂商大多集中在技术层和应用层。

微信图片_20210827094052.jpg

  AI方向的模型论文也是层出不穷,但质量和美国相比还有差距。

  常言道「大牛挖坑,小牛填坑」,中国的AI研究大多是在修修补补,找一些应用领域。

  就NLP领域而言,HMM、CRF、RNN、Transformer、 BERT等经典的基础架构模型,我们都在循着美国公司的脚步进行修补创新。

  3、互联网业务

 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市值与美国的巨头还有一定差距。例如搜索领域、电子商务、旅游行业、支付领域、在线视频领域都落后美国许多,唯有社交领域腾讯和Facebook的市值始终胶着。

微信图片_20210827094059.jpg

  中国的企业家大多依托于中国庞大的市场,被中国的时代成就。人民日报曾点评,「从来没有什么马云的时代,只有时代中的马云」。

  不能盯着「互联网+菜篮子」,要时刻想着「科技强国」。

  4、生物技术

  新冠疫苗的研发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,但是尖端医学的设备、治疗疾病的药还依赖进口。

微信图片_20210827094128.jpg

  电影《我不是药神》也说明了一些疾病的药严重依赖进口,外国借助垄断卖给中国市场高昂的价格。

  当中国自己掌握技术,取得行业信任的时候,价格自然就降了。如心脏支架从四五万元一个到四五百元一个的原因,并不是外国人发善心。

  5、航空航天

  中国在航空领域取得数个突破性进展,例如月球背面登陆、发射量子通讯卫星、研制歼-20等战机。

微信图片_20210827094132.jpg

  但不可否认的是,我们在航天领域还存在短板。航空发动机的加工技术与全球顶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。

  美国已经探测火星近50年,而中国的“天问一号”刚刚进入火星轨道。

  SpaceX已经可以低成本发射火箭,可回收火箭在运力上碾压传统发射方式。

  6、尖端芯片制造

  2019年全球半导体营收中美国占47%,中国大陆占5%; 美国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为16.4%,中国大陆只有8.3%; 美国半导体出口460亿美元,中国大陆进口3056亿美元。

微信图片_20210827094136.jpg

  芯片领域还需要努力!

  7、计算机系统相关基础设施

  桌面操作系统被macOS和windows垄断,自由的Linux依然由美国基金赞助开发,移动端也被安卓系统、iOS等等而操纵,但黑暗中可以看到「鸿蒙」的一丝曙光。

微信图片_20210827094140.jpg

  底层数据库也多依赖外国,如MySQL、Oracle、Neo4j,Influxdb等等,目前中国也有一些自研数据库,在部分领域取得了全球顶尖的性能,国产数据库也在逐渐崛起。

  开源网站GitHub、Gitlab也都不属于中国,各种常用的编程语言、IDE工具也大都来自于美国。

  美国是第一代互联网的创立者,拥有13台中的9台IPv4互联网根域名解析服务器,而中国一台都没有,处于绝对劣势。即将迎来的IPv6时代,应当争做第二代互联网的参与者和领导者。

  直面差距,关注创新,相信时间的力量。「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。」


(责任编辑:张若瑛)

标签: 科技竞争

阅读:0

加载更多
关于本网 广告服务 合作伙伴 人员招聘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在线排版